5月25日下午,誠信感恩主題月主題報告會——《我的教育人生》在北苑200人報告廳舉行🦶。報告由原上海師範大學校長楊德廣教授主講🧛🏻,來自各學院200余名受國家資助的學生和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老師參加了報告會。
楊德廣教授圍繞他苦難的童年★、艱難的青年、磨難的中年以及“文革”後的新生🤾,講述了他如何從一個農民的兒子成長為大學校長,如何從一個赤腳學生成長為知名大學教授🫛🚓,如何從一個身體羸弱的孩子成長為身體健碩的健康老人👖,如何從一個家庭經濟貧困的學生成長為一個精神富有、熱衷慈善事業人士👩🏻🍳𓀑。
楊教授以生動的事例,現身說法,闡述教育和知識如何改變了他的命運。作為一名教育家,楊教授對教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🪠。他認為教育就是影響,並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教育本身🙇🏿♀️、讀書🧎🏻、榜樣,以及名言🪃、格言是如何影響他的成長;也正因為教育的影響,他年少時就決定為改變國家一窮二白的面貌而發奮讀書,為實現“要健康地為祖國工作50年”而強身健體🛂,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而忘我工作和研究。楊教授還與同學們分享了他成功的因素和秘訣⚔️,為同學們今後的人生之路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。
“無為何入世、入世有所為”,是楊教授的座右銘。退休後的楊教授熱心慈善事業,並帶動了身邊的一大批人做慈善。報告會上,楊教授分享了他做慈善的動因🚶🏻♀️➡️。他表示自己曾經也是一名貧困生,得到國家、社會和學校的多方面資助🤹🏼♂️,他現在的財富不屬於他個人,應該屬於國家和社會🛬;做慈善不僅幫助了別人🪡, 也給自己帶來了健康和快樂👴🏿,踐行了他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🙍🏻♀️。最後🪄,楊教授鼓勵在場的受助學生,要珍惜大學時光🧑🏽🍼,學好專業🌹,提升自我,常懷一顆感恩之心🛜,回饋社會,勵誌成才。
兩個小時的報告會,現場同學和老師們都聽得入神,而楊教授幽默詼諧的語言多次贏得場下笑聲和掌聲。報告結束後,同學們紛紛就此次報告進行討論,立誌像楊老師學習🏍,心中銘記“要爭氣🛐,要有本事”📻,感恩誠信,勵誌成才,力爭早日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🧑🚒,為實現“中國夢”而努力學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