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日晚19:00🕴,意昂4平台迷彩戰線聯合會組織所有會員,開展了本學期的第四節會課🚃。
此次會課是由活動部部長嚴毅隆宣講🦶,課程主要圍繞海軍潛艇知識🩰,目的是拓展社員們對潛艇的認識🙎🏽。
嚴毅隆同誌把內容分為三部分進行宣講⛹🏿♂️。第一部分世界海軍潛艇的發展史,前期:公元前350年,亞歷山大大帝提出構想(把自己裝在透明玻璃桶內)🐌,開啟人類最早潛水行動🤷🏼;文藝復興時期👰🏽♀️,達芬奇畫出了設計圖,意大利人倫納德提出“水下航行船體結構化”理論。中期🤑:1620年,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·德雷爾成功研製出第一艘潛艇。可載12人,下潛3~5米❣️。因此被譽為“潛艇之父”。17世紀初,1776年,美聯軍在耶魯大學戴維特的支持下➙,製造出了第一艘具殺傷力軍用潛艇“海龜號”👩🏻🎤🌰。後期:19世紀初,潛艇進入正常發展時期🧝🏽♂️。美國人羅伯特·富爾頓在拿破侖的支持下研製出了接近現代化的“鸚鵡號”潛艇🧛。19世紀中葉 ,德國人威廉鮑爾改進了富爾頓的潛艇🙇🏽,研製出了“火焰號”🏃🏻♀️➡️。1861年,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人們研製出了“亨利號”,1864年2月17日,該潛艇擊沉北軍的巡洋艦👨🏻🦯➡️📡,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潛艇作戰的實質性勝利。
第二部分“庫爾斯克”核潛艇沉沒和掉深的原理。當時潛艇內的氧化氫液體和一小塊鐵銹接觸,產生巨大的壓力炸碎了魚雷外殼👨🎓🧗🏻♂️,並導致煤油箱破裂👩🏻💼🤵🏻。高熱蒸汽引燃煤油,釋放出的氧氣助長了煤油的火勢,魚雷艙成了一片火海,艙內人員當場死亡👩🏽🦳。沖擊波從通風管進入指揮中心,海水從發射管湧入後,庫爾斯克號開始緩慢下沉🟰。由於溫度過高👨🎓,彈頭自動爆炸🥥⛹🏻♀️,在五分之一秒內🙋🏼♂️,共有7枚魚雷爆炸。這時在潛艇前端,耐壓艇體的負荷已經超過極限👦🏻,5厘米厚的鋼管爆裂,水從70米長的破洞湧入潛艇🫄🏿。這時距離第一次爆炸僅僅幾分鐘🥎♈️。118名官兵👼🏼,大多數都是當場死亡的。但潛艇後部的23人在爆炸後仍然掙紮了8個小時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事故⛩。
同時🚮🤲🏿,嚴毅隆同誌還運用了物理知識重點講述了潛艇的克星——掉深🧑🏿🌾,即潛艇在水下航行時😑,由於海水密度出現“斷崖”(密度差)發生急劇下沉的現象。
第三部分世界上最慘烈的海難是艘納粹德國郵輪威廉·古斯特洛夫號被蘇聯軍用三枚魚雷擊沉👰🏻♀️,遇難人數估計由5,300至9,931人不等,成為歷史上遇難人數最多的海難。
最後希望協會的會員們通過本次社課👨🏼🏭,能對世界海軍潛艇有了更多的了解🦀🛸,同時提高自己的軍事常識儲備,形成強有力的國防意識!